谨防网红“捏捏玩具”从解压变增压|时评

如今,“捏捏玩具”凭借着软萌可爱的造型和可以随意揉捏的特性,迅速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流行。“捏捏乐”的价格从一块钱到五块钱不等,大都销量很好。在电商平台,许多店铺“捏捏乐”的月销量都达到了数千甚至上万件。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捏捏玩具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记者送到实验室分析的11款捏捏乐玩具,全部检测到了一定浓度的总挥发性有机物。(7月14日央视网)

以软萌造型和可塑性为卖点的解压玩具深受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短视频平台上,与捏捏乐解压相关的节目播放量巨大,直播间里主播通过挤压玩具制造“治愈系”音效,带动销量节节攀升。线下市场同样火爆,中小学校周边文具店将“捏捏乐”摆在显眼位置,一元到5元的价格也很适合学生消费。商家宣称其采用“食品级硅胶”则让家长放松了警惕,导致这种产品在线上线下都卖得很火。

然而,很多网红“捏捏乐”其实已成“有毒玩具”。这些玩具当中有的存在化学污染,比如刺鼻气味源自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头晕、过敏,甚至增加白血病风险;有的则存在物理伤害风险,比如检测显示很多产品存在小部件脱落风险,儿童误吞可能导致窒息。有电商平台商家坦言:这类产品更新快,消费者不会较真检测报告。这种侥幸心理更会让风险潜滋暗长,被商家和消费者漠视。

谨防网红“捏捏玩具”从解压变增压|时评

央视新闻曝光劣质“捏捏乐”成“毒玩具” 图源/视频截图

要想避免“捏捏乐”成为健康的一大威胁,首先就得补齐监管短板。应明确要求企业公示原材料采购记录,对玩具实施批次管理,确保问题产品可溯源。电商平台则需完善审核机制,除查验营业执照外,还应要求商家提供CMA认证的检测报告,对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店铺采取下架、扣分等处罚。生产企业应主动升级工艺,从源头减少挥发性物质排放。

除了要持续强化监管,综合治理也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可将玩具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实验演示劣质玩具的危害。社区可定期举办“玩具安全诊所”,邀请质检人员现场教家长识别“三无”产品。全社会都应持续关注新型玩具风险,避免过度渲染“网红”属性而忽视安全警示。更重要的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是这类玩具有害物超标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明确“捏捏乐”等玩具的质量标准,对挥发性物质、增塑剂等指标设定更严格的限值,引导企业生产安全产品。

解压玩具的流行,是民众应对压力的一种创新方式。但创新不能突破安全底线,解压更不能以健康为代价。从家长拒绝购买“三无”玩具,到企业主动公开质检报告;从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到平台完善审核机制,每个环节都守土有责。只有当“安全第一”成为行业共识,消费者学会识别并用脚投票,才能避免类似网红玩具解压不成反增压,守护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

文|唐传艳

编辑:王智韬

评论